欢迎光临太原城市新闻!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这个太贵了,咱们去网上买”,这话怎么不能说了?小心娇生惯养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昨天刷到了一篇文章,关于“孩子想买东西,能不能跟告诉孩子说,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文章挺长,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动不动就跟孩子说“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孩子会自卑,会有一种贫穷的思想。

真的,这种文章,就是来增加焦虑的,建议看到就划过,除了增加焦虑感,容易养出娇生惯养的孩子,别无意义。



“这个太贵了,咱们网上买”有什么不能讲的?

商场里的商品有多贵?逛一圈就体会到了,如果孩子选到一个宝贝家长就要给孩子买单,那出去一趟就是几百元上千元,有多少普通家庭承受的了?

如果孩子选到的东西,家长觉得可以接受,那不用别人讲,家长自然掏钱买单,如果家长迟疑了,就说明这个物品要么就是价格太高,要么就是价格配不上价值。

当家长觉得孩子选的衣服鞋子、玩具偏贵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讲“这个东西太贵了,咱们网上买”这句话呢?

不仅可以讲这句话,还可以直接拒绝:宝贝,这太贵了,咱们不能买。

怎么?就因为家长讲出实情,孩子就会自卑?不知道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是不是真的有孩子。



孩子的自卑是如何形成的?

自卑,其实不是个别人存在或者是存在过的。

自卑其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的一种性格色彩,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有人逐渐克服了,有的人深陷其中,这和个人的经历、阅历、阅读量、悟性有关系。

贫穷就一定会自卑吗?那可不一定,心理落差才是自卑的根源。

而心理落差在幼年时候形成的根本其实就是家长的单方面的隐瞒,比如说明明条件不好,因为心疼孩子,硬要强行给孩子提供好条件,买本来就买起来有压力的物品,孩子被保护的太好,这样的孩子才容易自卑。

如果从一开始就正向引导孩子,告诉孩子钱是如何赚来的,自己的家庭的真实情况,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东西不能买,孩子会自卑吗?孩子非但不会自卑,还能处处为父母考虑,因为此时的她已经和父母站在一处。



经常满足孩子的结果是什么?

我的这些观点也是最近才有的,是从育儿的实战中得出的经验。

我是非常心疼孩子的妈妈,从孩子2岁开始,几乎就是满足的她的所有要求,以前特别相信“富养女儿”这一套,认为女孩子被富养,格局高,眼界高。

慢慢发现,这套理论其实就是“娇生惯养”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不及时止损,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会非常紧张。

在我的经常“满足”下,女儿的消费欲望膨胀,原来一百元就能满足,渐渐地,100元满足不了了,因为她的的眼光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在她既定的观念中就是,“我喜欢嘛,为什么不给我买!”



孩子有这种思想也很正常,因为之前不看价格嘛,孩子喜欢就买了,孩子自然就认为选择喜欢的就行了,价格多少、频率多少不是她应该关心的,如果家长突然说不给买,孩子说不定还会大哭大闹呢。

好在我及时止损,开始给孩子灌输金钱的概念,包括钱是如何来的,买东西的时候应该要看价格,并坦白告诉孩子,如果不能节制消费欲望会有什么结果。

还跟孩子讲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有哪些,要如何控制均衡消费等等。

结果就是孩子不再无理取闹,也开始关心家庭的收入和开支。

孩子怎么会自卑呢?

一个好朋友,基本上就不会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比如说一起逛街孩子想买一个几十元的物件,她从来没有满足过,因为她觉得贵,她家虽然是拆迁户,但是她老公月收入才5000元,所以她很节俭。

那么,孩子自卑了吗?事实上,孩子完全没有自卑,孩子好得很。



结语

关注孩子是好事,但是过度关注,孩子真的会很容易娇气。

这是我个人陪伴孩子五年以来的一个经验。

如何能教出心理素质强大,明事理,能够理解父母的孩子?

方法就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和父母站在一块,尤其是在家庭收支这方面,没有必要隐瞒孩子。

另外就是平等沟通,高质量陪伴,尊重理解孩子,孩子自然不会玻璃心,会明事理,能够理解父母,即便不能为父母分忧,也不会无理取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太原城市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近日NOI官网公示了第四届NOI女生竞赛入围NOI2025名单一共10人入围其中江苏2人分别来自南京市金陵河西中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进南京择校家长群获取更多考试升学信息据了解,第四届NOI女生竞赛于2024年11月30日与NOIP2024同步[全文]
    2025-04-02 13:30
  • “校园猫”在如今并不罕见,实际上,无论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还是其他高校校园内,都随处可见流浪猫的身影,而当流浪猫遇到善良又暖心的大学生,会发生什么呢?大学生不仅随身携带猫粮,时刻准备投喂,甚至还会自发地形成社团组织,专门负责照顾这些小[全文]
    2024-12-26 04:18
  • 近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一份调查显示,当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经常被父母或老师提醒、批评和指责时,他们也会慢慢认同,逐渐丧失信心,甚至被同学另眼相待或者孤立,这正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全文]
    2024-12-02 03:49
  • 在阅读理解中,词汇的掌握量对于答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单词出现频率很高即高频词汇,而对于英语阅读来说,这部分词汇大家不需要背记拼写,只需要看到单词能知其大意即可,不要因为单词看不懂而影响做题就行。第一组1.alter v. 改变,改[全文]
    2024-12-02 03:4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太原城市新闻 ty.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